創作者說明:"繪製人︰楳堂小國(Kokunimasa),又名小國政、柳蛙,屬於浮世繪中最大的歌川派,生卒年不詳,活躍於明治中期至晚期。據信師承歌川派大師,也是其父親歌川國貞(後襲名其師歌川豐國名,又被稱為為三代豐國)。以繪製諷刺畫與幽默畫為主,描繪市井生活的風俗畫,也有相當的評價。有說法指出,他與歌川國政五世,或許是同一人。其有關於日清戰爭之作品,在台灣收藏界並不罕見。印刷發行人︰石井六之助。印刷發行時間︰明治27年
主題類別:繪畫
材質:浮世繪、版畫、紙本
創作年代:1895~1895
創作年代描述:明治27年
登錄號:04-001-102-0005-0001-0
關鍵字:版畫、浮世繪、戰爭
藏品描述:畫面題材著重戰爭場景之描繪,不重視自然環境背景之刻畫,若無右上題記「雞籠大激戰」,僅能識別出為清日兩國陸軍間之戰鬥,無法透過環境背景之刻畫,辨別戰役發生地點。繪畫主軸為中央騎馬之日本軍官,正揚起手中軍刀,欲攻擊右下方背對觀者之騎在馬上之清軍,該清軍頸項間已見傷口,正流著鮮血。其餘清軍多描繪於畫面左側與左下,已然潰敗,正在撤離,數名日軍正在追擊。左下方有多名清軍伏倒、丟盔棄甲、軍械散落。右方仍有清軍奮戰中,但已明顯落居下風。畫面左下落款為楳堂小國畫,輔以內務府檢閱許可雕華之鈐印。文字方塊中說明為,明治27年8月印刷、出版。印刷與發行為石井六之助,臨寫發行地為深川區常盤町等訊息。然畫面中描述多與史實有所出入,如根據歷史記載,日軍在基隆一帶作戰時,清軍幾乎都不戰自潰,根本未曾發生所謂的激戰。故顯然該作品的政治宣傳之意義,明顯大於傳統浮世繪對世間事件與事物詳細記載。風格為典型日本浮世繪版畫風格,單色平塗多用純色賦色,圖像皆以黑線勾邊,輪廓清晰色彩整體視覺效果較為濃艷,具有較強烈之平面視覺裝飾性。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